衛斯理的成長實驗室LOGO

【刻意練習】讀書心得:天賦與努力的真相,以及如何用刻意練習突破瓶頸

「只要努力,一定會成功的!」

你一定聽過這句話,也可能深信不疑。

但現實總是殘酷地提醒我們——

有些人明明沒怎麼念書,考試卻總是名列前茅; 有些人天天苦練,表現卻始終平平。

於是我們開始懷疑:是不是天賦決定一切?

又或者,努力真的有用嗎?

如果你也曾有過這樣的困惑,那麼安德斯‧艾瑞克森的《刻意練習》這本書,會給你一個全新的答案。

這本書告訴我們:天賦與努力,兩者都是,也兩者都不是。

關鍵在於——你是否掌握了「刻意練習」這項技能。

 

 

文章重點摘要

  1. 「一萬小時定律」只告訴你投入時間,卻沒告訴你如何正確練習,無法讓你傑出
  2. 刻意練習的核心在於建立「心智表徵」,讓你能快速辨識模式並做出反應
  3. 執行刻意練習需要四大步驟:明確目標、專注練習、意見回饋、跨出舒適圈

天賦異稟真的存在嗎?三個顛覆認知的故事

在討論刻意練習之前,我們先來看三個真實案例。

馬拉松世界紀錄的演進

1908年,男子馬拉松選手強尼‧海耶斯以2小時55分18秒奪得奧運冠軍,當時媒體譽為「本世紀最精采的賽事」。

但一個世紀後的今天,世界紀錄已經變為2小時2分57秒。

更驚人的是——現在男子馬拉松若超過3小時5分,甚至連報名波士頓馬拉松的資格都沒有。

難道現代人的基因突然進化了?

男子馬拉松選手強尼‧海耶斯以2小時55分18秒奪得奧運冠軍。但一個世紀後的今天,世界紀錄已經變為2小時2分57秒。

NBA史上最偉大射手的秘密

籃球選手雷‧艾倫,聯盟史上最偉大的三分球射手之一。

當他打破三分球紀錄時,媒體評論:「艾倫天生就有投籃的手感。」

艾倫對此表示相當不爽,他回應:

「每次聽到這種評論我都氣得半死。別忘了我每天下的功夫,不是有時候,而是每一天!你去問問我的隊友,誰練習投籃最多?」

事實上,艾倫的高中籃球教練證實,他當時的跳投不但不出色,反而比其他選手更弱。

艾倫每天下的功夫成為NBA史上最偉大的三分球射手之一

記憶力冠軍的演變

1937年,大衛‧李察‧史賓賽以背誦圓周率小數點後511位奪得記憶力冠軍。

五年後,美國的大衛‧杉克背出一萬位數取得冠軍。

到了2015年,印度的拉傑維‧米納背出了七萬位數。

這些故事都在告訴我們一件事:

所謂的天賦極限,往往只是當時訓練方法的極限。

當訓練方法改進、經驗累積,「不可能」就會被不斷突破。

一萬小時定律的真相:天真練習只能讓你學會,無法讓你傑出

麥爾坎‧葛拉威爾在《異數》這本書中提出了著名的「一萬小時定律」:

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,必須在該領域中練習一萬個小時。

許多人將這個理論視為圭臬,認為只要投入一萬小時,就能成為高手。

但真的是這樣嗎?

什麼是天真練習法?

讓我舉個例子:

你在電視上看到網球比賽,覺得很有趣,於是買了球拍、報名課程,每週固定練習。

漸漸地,你揮空拍的次數變少了,也不會再把球打到隊友背上。打網球對你來說,已經變成一個輕鬆愉快的活動。

但你總有些問題無法解決——

例如打向胸口的旋球就是會漏掉。你知道這個問題,也有點緊張,但因為不常發生,所以就這樣繼續開心地打球。

這就是「天真練習法」。

它能讓你學會一項技能,就算練習一萬小時也只是停留在「會」的階段

它無法讓你達到傑出。

想要傑出,你必須靠刻意練習法

什麼是刻意練習法?關鍵在於建立「心智表徵」

刻意練習法是作者在1990年提出的學習黃金法則。

透過大量的實驗,作者證明:天賦並不能決定一切。許多被讚頌的天才,其實是靠著更多的「刻意練習」才達到頂尖。

心智表徵:頂尖高手與一般人的差距

什麼是心智表徵?

讓我們看一個經典實驗。

西洋棋競賽有一種「盲棋」比賽——棋手不看棋盤,純靠記憶力與口述方式下棋。最頂尖的高手甚至可以同時和3-4個人下盲棋。

科學家很好奇:頂尖選手和一般人有什麼差別?

於是他們做了個實驗,分別擺上:

  1. 毫無章法的棋譜
  2. 真實賽局的棋譜

結果發現:

  • 真實棋譜:盲棋高手只需幾十秒就能分毫不差地記住所有棋子位置
  • 隨機棋譜:盲棋高手的表現與一般人沒有明顯差距

科學家因此判定:頂尖高手記憶的不是位置,而是模式。

這就是心智表徵的威力。

頂尖網球選手看到球往邊線飛,可以立即判斷:要跨幾步才能打到球、拍子的角度、抽拍的速度。這些都能瞬間在腦海中勾勒出來。

但如果換到羽球場,這些頂尖網球選手可能就無法展現成熟的心智表徵了。

因為心智表徵是有領域性的——它對應特定的事情或物品,讓你能迅速在腦海中浮現畫面或應對動作。

舉例來說,當我說「蒙娜麗莎的微笑」,你是不是腦海中立刻有了畫面?這就是心智表徵最基本的展現。

刻意練習的目標,就是幫助我們對目標建立起成熟的心智表徵。

如何執行刻意練習法?四大核心步驟

步驟一:定義明確可衡量的目標

以台灣學生最常遇到的考試為例。

如果目標是「我要考上台大!」——這種目標太廣泛、不夠明確。

你必須將大目標拆解成可執行的小目標:

  • 我要在學測國文拿到13級分
  • 為了達到13級分,我需要在文言文部分拿到90%的正確率
  • 為了提升文言文正確率,我每週要練習10篇文言文閱讀測驗
  • 每次練習後,我要分析錯誤原因並記錄

目標拆解得越細緻,越容易找到方向與缺點。

這就是刻意練習的第一步:目標練習

步驟二:專注練習

作者很明確指出:

「當你在練習時感到輕鬆愉悅,那很可能已經背離了刻意練習法。」

為什麼?

因為刻意練習需要專注在發現練習過程中自己不足的地方,並加以改善。在需要大量專注力的狀態下,人是不太可能感到輕鬆愉快的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專注力本身也是可以訓練的

作者建議一開始以一個小時的專注練習為起點,這比較符合目前人類可達成的專注有效期限。

步驟三:意見回饋

刻意練習需要立即的回饋。

最理想的狀態是找到該領域你能找到最好的老師。有了立即的意見回饋,我們能快速反應、調整練習方法,也更容易發現目前的問題。

在網路發達的時代,我們比以前更容易找到傑出的教師。

但如果找不到老師在旁指導,你必須將練習設計為有意見反饋模式。

以練習鋼琴為例:

  1. 錄下自己的演奏
  2. 回放時比對樂譜,找出節奏、音準、力度的問題
  3. 針對問題段落重複練習
  4. 再次錄音驗證是否改善

這樣的自我反饋模式,除了讓練習更有目標,也能立即修正錯誤。

但要注意:如果執行幾次都沒改善,就該多花時間思考,或尋找外援,避免浪費時間。

步驟四:跨出舒適圈

練習到一定境界後,必然會遇到瓶頸。

突破瓶頸的方式不是更多的練習,而是嘗試新的練習方法

還記得前面提到的馬拉松世界紀錄嗎?為何會被不斷突破?

因為科學的進步、經驗的累積,不斷改進練習方法,才造就今日的成績。

愛因斯坦有句名言:

“Insanity: Doing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expecting different results.” (瘋狂的定義:重複做同樣的事情,卻期待不同的結果。)

當你發現進步停滯,就該思考:是不是該換個方法了?

刻意練習的四大核心步驟:定義明確可衡量的目標、專注練習、意見回饋、跨出舒適圈

個人補充:創造你的熱情與動機

除了書中提到的四大步驟,我還有一個建議:

創造自己的熱情與動機!

專注力與熱情動機有很大的相關性。動機越單純,越容易執行。

膚淺一點也沒關係:

  • 我想減肥,因為我想穿泳裝好看一點
  • 我想考上研究所,因為我不想現在當兵

把這些簡單的動機放在心裡,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專注且聰明地練習。

我相信這樣就很有機會達到成功。

專注力與熱情動機有很大的相關性。動機越單純,越容易執行。

實戰案例:我如何用刻意練習考上成大、清大、交大研究所

我在大學的成績並不優秀,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社團。

我們系上的畢業門檻是大四要做專題。當時我以為自己會在推甄的壓線標準過關,就打包票跟組員說:「專題交給我吧!你們好好準備研究所考試。」

殊不知推甄沒上。

當我開始準備考試時,距離研究所考試只剩下一個半月

我的刻意練習策略

動機與熱情:同學很有趣,想再玩兩年再出社會。

定義明確可衡量的目標

  • 分析確定要考的學科
  • 確立衡量自己是否掌握的方式(練習次數/練習成效/練習時程表)

專注練習

  • 因為時間壓力,這方面執行起來更能克服惰性
  • 捨棄網路、選擇讀書最不會被打擾的時間
  • 會被打擾的時間盡量安排睡覺休息

意見回饋

  • 一開始找了一位很早就開始準備的同學當小老師
  • 後來發現他無法詳細講解問題,立即決定更換
  • 幸運找到一位學識非常扎實的同學
  • 發現問題馬上學習改正,一個星期後重複做題確保學會

跨出舒適圈:當次沒有執行(時間不夠)

最終結果:成功考取成大、清大、交大研究所

其實我高中時也全心練習羽球,高三開始準備考試時也運用類似方法,考取還算不錯的大學。

就我個人經驗來看,刻意練習是相當有用的技巧,特別適合這個需要不斷學習的時代。

結語:用對方法,天賦與努力都不再是問題

「天賦」還是「努力」?

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們很久。

但《刻意練習》這本書告訴我們:問題不在天賦或努力,而在方法。

  • 天真練習一萬小時,只能讓你學會
  • 刻意練習即使不到一萬小時,也能讓你傑出

關鍵在於:

  1. 設定明確可衡量的目標
  2. 保持專注,離開舒適圈
  3. 獲得立即的意見回饋
  4. 不斷調整,突破瓶頸
  5. 找到你的動機與熱情

當你掌握刻意練習這項技能,天賦與努力的爭論就不再重要。

因為你已經找到了通往卓越的正確道路。


延伸閱讀推薦

點選訂閱免費電子報

加入這堂免費的電子信課程,今天就獲取你的第一封歡迎信!

衛斯理的成長實驗室logo橫幅

本站將幫助你在財務規劃與工作生產力這兩方面進行提升,讓你可以更自由的掌握人生。

文章搜尋

© 2024 Created by 衛斯理財知道